根据俄罗斯官方发布的消息,11月26日当天,9名被乌克兰关押的俄罗斯军人启程回国。这些获释士兵将搭乘俄罗斯空天军的军用运输机返回莫斯科。与此同时,乌克兰政府也发布声明称玖富智配,当天有12名乌克兰被俘人员重获自由,顺利返回祖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这次战俘交换前夕,社交媒体上流传出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,内容显示乌克兰士兵枪杀已经投降的俄罗斯战俘。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,也让人们产生疑问:面对乌军的这种行为,俄罗斯仍然坚持进行战俘交换,甚至经常在交换比例上吃亏,这究竟是为什么?
从过往记录来看,俄罗斯在战俘交换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。比如这次用12名乌军战俘只能换回9名俄军士兵,而此前更大规模的交换中,比例甚至达到1:4。这种明显不对等的交换,可能有几个原因:一是乌克兰方面实际控制的俄军战俘数量有限,难以满足对等交换;二是乌方可能对战俘交换持消极态度,俄方不得不提高报价才能促成交换。
展开剩余51%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可能性是,许多俄军战俘在被俘后遭到杀害,导致乌方手中活着的战俘数量不足。这也促使俄方急于进行交换,以免更多战俘遭遇不测。近期曝光的诈降枪杀事件就是明证——1名士兵假意投降,结果导致11名已经放下武器的俄军士兵全部被射杀。这种行为显然违反国际法,任何理由都不能为其开脱。
此外,后勤压力也可能是俄方愿意吃亏交换的原因之一。作为跨境作战的一方,俄罗斯的后勤补给线本就紧张。大量战俘的食宿、医疗等基本需求,每天都在消耗宝贵的资源。通过交换战俘,俄军可以减轻后勤负担。从这个角度看,乌克兰方面或许应该感谢俄军的克制。
虽然俄罗斯被视作入侵者,但相比某些国家的战争行为玖富智配,俄军在冲突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克制。他们没有实施无差别轰炸,也没有制造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。如果像某些军队那样采取极端手段,乌克兰面临的灾难将更为深重。从战略角度看,彻底摧毁一个国家很容易,但要真正征服却很难。若不顾人道底线,俄军完全可以通过大规模轰炸快速结束战争,但显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